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璟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金種子”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滋養。
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網站發布消息,此前4月份設立的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已于近日發放首筆貸款,首批遴選出的700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已向21家全國性銀行推送,后續其他貸款將陸續投放。目前,央行與科技部正在組織開展第二批32萬余家科技型企業創新積分評價。
央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與科技部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優化創新積分評價指標,強化政銀企對接,推動銀行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千億額度支持中小科企首貸
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央行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強度和水平,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今年4月,為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央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指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向科創領域傾斜。
據了解, 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一年,可展期兩次,每次展期期限一年。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央行于2022年4月、9月先后創設了科技創新再貸款和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分別為2000億元。今年在原有兩項再貸款的基礎上進行整合,直接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是對原有兩項再貸款的政策接續,也是調整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舉措。
央行表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在總結兩項工具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完善,支持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更好滿足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領域的融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創新由于前期的投入高、不確定性強且都不具備可以抵押的資產,導致金融機構不愿意為之投入。而此次5000億元再貸款額度中,有1000億元額度專門用于支持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首次貸款,激勵金融機構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這將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根據此次央行發布的消息,近期,央行與科技部依托“創新積分制”評價,遴選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向21家全國性銀行推送。各銀行快速響應,迅速行動,首筆科技創新貸款近日已發放,后續其他貸款將陸續投放。同時,兩部門正在組織開展第二批32萬余家科技型企業創新積分評價,遴選企業名單推送給銀行。
下一步,兩部門將繼續加強協同配合,優化創新積分評價指標,強化政銀企對接,推動銀行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為科技創新引入更多金融活水
金融機構不僅能為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還能為科創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有助于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培育出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對于5000億元再貸款的發放,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申請,參考行業主管部門提供的備選企業名單和項目清單,按照風險自擔的原則,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及發放貸款條件。金融機構向央行申請再貸款,央行對貸款臺賬進行審核,對于在備選企業名單或項目清單內符合要求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
業內普遍認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持了1.75%的利率,低于當前MLF利率2.5%,以及國有六大銀行和招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5%,將直接有助于支持范圍內的銀行降低負債成本。
另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年初發布的《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也曾明確提出,做實專門機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科技資源集聚的地區,規范建設科技金融專業或特色分支機構,專注做好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
近日,央行信貸市場司發表的署名文章指出,近年來,央行持續加強科技金融服務工作,牽頭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設立支持科技創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穩妥推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下一步,央行將深入落實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聚焦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等重點領域及科技要素密集地區,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體系和配套機制,豐富金融支持工具,全面提升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建成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目標高度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
在政策的指引下,金融機構加大了對科技型企業貸款工作力度,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科技創新。
根據6月14日央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1.14萬億元,為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從信貸結構看,信貸資源更多流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截至5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55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2.7%;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科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4.77萬億元、4.11萬億元、2.68萬億元,同比增長11.6%、15.9%、19.2%;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9.3%;全口徑涉農貸款余額60.03萬億元,同比增長12.1%。以上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占各項貸款的比重進一步上升。
與此同時,貸款利率繼續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5月份新發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1%,比上月低6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25個基點;新發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3.64%,比上月低6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53個基點,均處于歷史低位。
視覺中國圖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