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徐靚麗
為加快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加快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六大任務加快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目標到2026年城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8%以上,年旅游總收入突破5000億元;培育5—10家氫能產業鏈重點企業;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
發布六項任務
為筑牢武漢新質生產力的綠色本底,打造世界濱水生態名城、生態文明示范城市、新時代美麗中國武漢樣板,《意見》提出構建“兩廊一心四城四區”生態格局,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空間通道;加快生態產業化,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產業通道;創新綠色低碳科技,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技術通道;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市場通道;強化產業生態化,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轉型通道;聚焦生態環境治理短板,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反哺通道等六項任務。
在空間通道建設中,《意見》指出構建“兩廊一心四城四區”生態格局——打造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東西山系生態人文廊道;持續改善大東湖生態環境,拓展“旅游+”產業,打造城市生態綠心;打造武漢新城、軍山新城、長江新區、以及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構建黃陂木蘭生態文化旅游區、江夏大都市郊野度假旅游觀光區、東西湖濱水鄉村休閑旅游區以及新洲生態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
在創新綠色低碳科技,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技術通道方面,《意見》分解出加強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攻關、構建高能級低碳創新平臺、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示范三項任務,加強能源領域“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特高壓及柔性輸電、新型煤清潔燃燒技術,碳匯領域生態系統減排增匯技術,鋼鐵石化行業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交通建筑領域燃料電池、高效傳動、智能建造、綠色建筑改造技術等關鍵低碳技術研究攻關。到2026年,建設市級以上高能級低碳創新平臺10個。
在生態環境治理上,《意見》提出全力推進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城市降溫行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攻堅戰,力爭到2026年,武漢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2.8%,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水環境治理方面,到2026年,累計新改擴建8座泵站、新建排水管網200公里、新增調蓄能力46萬立方米。
全方位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如何實現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意見》指出要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產業通道、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市場通道、暢通生態資源優勢轉化轉型通道。
武漢市將實施生態賦能文旅產業行動、生態賦能運動休閑產業行動、以及生態賦能農業行動,目標到202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8%以上,年旅游總收入突破5000億元,初步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實施馬運動、冰雪、釣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到2026年,建成全國知名的運動休閑目的地10個,推出自有品牌賽事活動5項,舉辦各類品牌賽事30項。打造洪山菜薹、蔡甸蓮藕、東西湖葡萄、漢南甜玉米、江夏法泗大米、新洲舊街白茶、黃陂脈地灣蘿卜等優質生態農特產品品牌。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00家以上,到2026年,成為全國重要生態食品城和休閑旅居地。
在強化生態產業化方面,《意見》提出全面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構建低碳智能交通網絡、全面推進建筑綠色低碳發展。
工業轉型方面,每年打造智能化標桿工廠10家、智能化示范項目20個、數字化生產線100條。加快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到2026年,噸鋼綜合能耗下降2%、噸原油加工能耗下降5%、噸乙烯生產綜合能耗下降3.5%。
能源優化方面,推進非化石能源開發利用,創新發展“新能源+儲能”。到2026年,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12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標準煤,培育5—10家氫能產業鏈重點企業。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電網建設,建成世界一流城市電網。低碳智能交通建設上,到2026年,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累計建設改造充電樁50萬個以上,港口泊位(油氣化工碼頭除外)配備岸電設備實現全覆蓋,具備接電條件的機場地面輔助電源設施實現全覆蓋。
建筑低碳發展上,到2026年,城鎮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水平提升至7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10%,新建公共機構建筑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力爭實現光伏覆蓋率達到50%,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達到50%。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