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徐靚麗
武漢市政府23日發布2024年農業農村工作目標,武漢市將加快推進國家農創中心建設,全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強化“農科創”輻射帶動,深化“武漢·中國種都”建設,種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850億元,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3100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3萬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武漢市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74.38億元、增長4.2%,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糧食總產量達到18億斤,連續4年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糧食生產任務,蔬菜瓜果產量連續3年創歷史新高,蔬菜、水產品總量自給率超100%。
在農產品確保穩定供應的前提下,2023年武漢市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加快推動農創中心和種都建設一體發展,使武漢成為全國種業規模與聚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新聚集2家院士團隊,獲批7家部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項成果入選中國“三新”成果,新品種推廣5500萬畝次。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啟動建設市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新培育了1家國家級、39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新招引農業科技型企業92家。推進農業數字化,新建16個數字化種植養殖基地,建成湖北省首家智慧農場,數字化作業面積突破230萬畝。
在增加農民收入上,武漢市2023年建設了33個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園和423個產業幫扶項目,新增市級農民合作社30家、家庭農場60家。推動“小田并大田”,提升規模經營水平,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累計達155萬畝,促進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增長。推進“國企聯村”“萬企興萬村”,積極引導市民下鄉、能人返鄉、大學生入鄉,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2307宗,發展民宿和鄉村旅游,鄉村休閑旅游年接待人次突破64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66億元,實現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和項目支持,促進農民的轉移性收入增長。2023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3萬元臺階(31560元),增長7.7%,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95。
將加快推進國家農創中心建設
2024年武漢市將保障糧食安全,全力穩住農業基本盤,重點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菜籃子”穩產保供、耕地保護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強能等四大工程,切實守牢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底線,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穩定在218萬畝、18億斤以上,蔬菜、豬肉、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820萬噸、14萬噸、48萬噸。
同時,武漢市將加快推進國家農創中心建設,全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重點是強化“農科創”輻射帶動,深化“武漢·中國種都”建設,種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850億元,科研成果全國輻射推廣面積超過7000萬畝。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推動北斗導航、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與農業裝備產業深度融合。推動“農工貿”優化升級,高質高效建設武漢現代農產品加工園,推動5個區級農產品加工園建設,武漢市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3100億元。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文化體驗、休閑露營等鄉村旅游新業態,促進鄉村民宿產業提檔升級。做強“江城百臻”品牌,推動品牌入選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100強。
武漢還將新建一批和美鄉村,將鄉村打造成具有武漢特色的市民休閑、旅游、康養目的地。力爭到2026年末,全市和美鄉村(灣)超過1000個,至少打造15個和美鄉村重點街(鄉鎮)。武漢市將強化產村融合持續發展,大力培育生態旅游、民俗文化、農耕體驗等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探索形成“國有企業+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民”產業發展模式,盤活集體資產,推動村民深度參與,帶動群眾增收。順應“現代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發展趨勢,結合和美鄉村建設,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運營,有序推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加強農村路燈建設和5G通信網絡建設。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