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近期,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大額存單開始出現“斷供”。相較于普通定存產品,大額存單不僅有動輒20萬元的高起存點,存款利率也高于其他同期限的定存產品,是銀行的攬儲利器。
隨著近年來的銀行幾輪集體調降存款利率,大額存單利率也一降再降,其3年期、5年期利率也從去年“3”時代降至當前的“2”時代,與同期限的定存利差不斷縮小。
實際上,當前大額存單的發售只是階段性額度緊張,并未下架。壓降大額存單規模僅是各家銀行調整負債端成本的一個動作。近兩年跟隨銀行降息步伐的還有協議存款、結構性存款、智能存款等各類高息存款類產品,它們均從期限結構、發售額度、利率等多方面進行調整。
與大額存單發售規模縮水同期出現的,還有4月份河南、山西等多地中小銀行再次密集下調存款利率,這是繼今年2月份吉林、廣西等地銀行存款降息的延續。若拉長時間周期,上述調降存款利率均是多輪降息潮的延續。2022年4月、9月,以及2023年6月、9月和12月,銀行存款利率經歷了五輪較大范圍的調降。
為控制高成本、長期限的存款產品增長,在兩年時間里,不時出現3年期和5年期定存或大額存單的利率“倒掛”現象。這是商業銀行為降低高息負債比重,采取的擠出長期限存款產品的措施。近期,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倡議,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禁止通過手工補息的方式高息攬儲,亦是著力壓降銀行負債成本。
銀行調降存款利率的系列動作,是“保衛”息差的必然行動。一邊是存款定期化、長期化,剛性成本不斷提高;一邊是新增貸款利率不斷下行,企業有效融資意愿不強,銀行面臨息差收窄、存貸定價兩難局面。至2023年末,銀行業凈息差跌破1.7%至1.69%,已低于《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中自律機制合意凈息差1.8%這一“警戒線”。
穩息差已是當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點內容。負債端推動核心存款降成本以及低成本增長,才能抵消資產端來自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調降的影響。
近期召開的上市銀行2023年業績說明會,如何“保衛”息差、降低負債成本是銀行高管的一項必答題,包括拓寬低成本穩定資金來源、推動低成本核心存款的增長、控制高息存款的占比、提高壓降高成本存款的力度等表述高頻出現。在資產負債兩端共同擠壓之下,調降計息負債成本成為一項考驗管理藝術的工作。
(證券時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