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7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將介紹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有關情況。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這從一組數據中可以得到佐證。
科創板運行四年來,已經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有效吸引更多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21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546家,IPO募資總額超8500億元。
去年4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科技部、工信部創設科技創新再貸款,對于符合要求的貸款,按本金的60%給予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低成本資金支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4000億元,余額3200億元。
當然,金融與科技創新碰撞產生的“火花”遠不止這些。近期,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舉措不斷,加快暢通金融與科技的高效循環。比如,今年7月20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消息稱,交易商協會創新推出混合型科創票據,通過浮動利率、收益權轉讓等結構設計,讓債券投資人參與科技型企業發展。這填補了債券市場混合性資金缺口,實現從債到股的光譜效應,拓寬科創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創新永無止境,這就需要有更多的舉措予以支持,賦能實體經濟。
從資本市場層面來看,要發揮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更好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改善融資結構,以進一步釋放創新資本總量和風險資本活性。
相關舉措有望加速推出。7月24日至25日,中國證監會召開的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著力健全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堅守科創板、創業板定位,進一步提升服務的精準性。推動公司債和企業債協同發展,做優做強科創債,抓緊推動消費基礎設施等新類型公募REITs項目落地。
從金融機構角度看,要提高支持科技創新的產品服務和服務適配性。綜合業界觀點來看,可采取的舉措包括:探索試點“信貸+股權+認股期權”的金融服務,改善科創金融的風險收益結構,實現風險與收益的跨期平衡;完善科技金融的專屬產品和服務體系,擴大抵押品范圍,探索企業數字資產、未來形成的數據流等抵押融資模式,以及“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新模式。
金融如水,推動更多的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聚集,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然會讓科技創新之花開滿枝頭。(證券日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