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4月19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4月份新聞發布會上談到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時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重點從制度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產業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和國際合作等五方面發力,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是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戰略部署、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要求。后續,監管部門應制定更加完善的保障措施用以指導地方政府政策,推動數字經濟產業落地。
適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
近年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中國建設屢獲新進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2022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達15.4萬億元,軟件業務收入達10.8萬億元。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近些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231萬個,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的能力。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首次超過移動電話用戶數,成為全球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
今年以來,各地加快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比如,作為“東數西算”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成渝樞紐節點的樣板工程,成都智算中心年內已有多個重磅項目簽約。
孟瑋表示,下一步,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要適度超前布局,加快光纖網絡擴容提速、5G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從適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的角度來說,本次重點提及了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算力網絡基礎設施以及傳統基建數字化改造等,其中,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算力網絡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底座,而傳統基建數字化改造也已經迫在眉睫,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還可以適度加大對于面向新能源電力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能源電力基礎設施,以及網絡貨運、冷鏈物流等交通網絡基礎設施。
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颯對記者表示,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國目前存在區域布局不均衡、賦能作用不突出等問題。“適度超前部局”一方面能夠助力解決數字基礎設施區域布局不均衡、賦能作用不突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穩投資、推動消費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充分釋放垂直行業轉型新動能的積極作用。
落實“數據二十條”主張
數字經濟時代,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數據對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具有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正在加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數據要素價值潛力巨大,但受限于種種因素,難以完全釋放出來。
中國信通院發布《數據要素白皮書(2022年)》顯示,總體而言,我國數據要素探索處于起步階段,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基礎尚不堅實,權利關系、價格機制、流通規則、技術支撐等數據要素市場的構成要件存在諸多障礙,需要不斷推進相應的理論研究和制度設計,通過試點應用積累實踐經驗,持續探索各方面難題的解決方案。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我國數據交易整體市場規模將超2200億元。
這種形勢下,國家發改委將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下一步重點工作:在制度建設方面,將加快構建“1+N”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體系,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開展數據要素流通使用先行先試,統籌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和場內場外相結合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
在受訪專家看來,這些提法貫徹落實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的主張,為數據要素發展指明了方向。
吳琦分析稱,“數據二十條”確立了“擱置權屬、明確權益”的原則,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數據交易規則和市場體系,條件成熟后再進行整合。數據交易所將呈現出下沉態勢,部分二三線城市將探索成立數據交易所,探索數據開發利用、安全保護技術和估值定價、交易流通機制,逐步形成統一的數據交易規則和市場體系。
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會長鄭定向對記者表示,隨著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以及廣東、江蘇等地方實踐的深入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將在制度規范、運營模式、交易機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模式,數據要素規范有序流通、充分開發利用的發展格局將初步形成。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教育與考試中心主任、首席數學經濟學家陳曉華補充道,提倡各地探索更多數據要素流通場景,有助于實現數據資源再分配,數據價值再創造,創造新的數字經濟增長點。(證券日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