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蔡嘉
莫名其妙被扣錢、產品與宣傳不符、產品無法賣出贖回……問題頻發,天弘基金成為投訴榜上常客。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3月15日,關于“天弘基金”的投訴量共有1012條,已回復1012條,已完成935條,在該平臺上的投訴量居于公募基金首位。
十年前,天弘基金引入螞蟻集團為大股東,并聯合支付寶推出余額寶一炮走紅,短短三年多時間就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但受到收益率走低、余額寶其他貨幣資金產品分流、口碑下滑等因素影響,天弘基金已經遭遇“中年危機”。
數據顯示,自2021年全年凈利潤降近三成之后,2022年上半年,天弘基金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繼續減少約24%、23%。
長江商報記者粗略計算,截至2022年末,天弘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1.14萬億元,較其巔峰時期已經縮水超40%。
屢屢被投訴“亂扣費”
“天弘基金每周從銀行卡里扣50塊錢,持續了將近2年的時間(由于公眾號只能查到近一個月的記錄)但是在支付寶不論是余額寶還是星愿或者是基金資產里面,都查不到任何明細記錄。”這是黑貓消費者服務平臺中關于天弘基金的投訴之一,該消費者發起投訴時間為2023年2月22日。
無故從銀行卡里扣款、長期亂扣費,在上述消費者投訴平臺中,天弘基金已有多起類似投訴。盡管對于上述投訴,天弘基金隱藏了相關回復,但針對其他消費者提出的亂扣費問題,天弘基金也有作出回應,大多將其歸結于“用戶余額寶開通自動轉入的功能,比如筆筆攢、螞蟻星愿、工資理財功能等,開通后支付寶會自動將銀行卡中的資金扣劃,并存入到余額寶賬戶中”。
除了亂扣費的情況之外,天弘基金還被質疑虛假宣傳。“明明寫著是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又是固投安穩型,實際就是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本來就是想買點穩健型中低風險固收的理財產品,但是從買入到現在一直都是在虧損,這樣下去本金直接虧完了,還不允許消費者及時止損。強烈要求開放交易。”有消費者表示。
長江商報記者搜索發現,截至3月15日,黑貓消費者服務平臺中,關于“天弘基金”的投訴量共有1012條,已回復1012條,已完成935條,在該平臺上的投訴量居于公募基金首位。緊跟其后的是,鵬華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建信基金在該平臺中的投訴量分別為155條、146條、127條。
天弘余額寶去年收益下降31.3%
深度綁定支付寶,因余額寶一炮走紅的天弘基金已不及往日風光。
天弘基金成立于2004年11月,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設立的全國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注冊資本5.143億元。
早年間,天弘基金的發展并不順利。直至2013年,螞蟻集團出資11.8億元認購天弘基金2.63億元的注冊資本金,以51%的持股比例成為天弘基金第一大股東。同年,天弘基金與支付寶合作推出余額寶,成為天弘余額寶貨幣市場基金管理人。
在余額寶推出后,天弘基金一戰成名。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末,天弘基金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成為國內首家規模超過萬億的公募基金公司。2018年一季度末,天弘基金的總規模高達1.99萬億元,更是刷新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紀錄。
根據上市公司君正集團發布的年報,背靠余額寶這棵大樹,2014年至2018年,天弘基金分別實現凈利潤6.32億元、11.25億元、15.34億元、26.5億元、30.69億元,期末凈資產分別為19.7億元、31.08億元、39.63億元、55.67億元、86.45億元。
然而,僅用了三年時間上位的天弘基金很快遭遇瓶頸。因余額寶引入其他多只貨幣基金、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在2018年一季度達到最高峰之后,以天弘余額寶為核心產品的天弘基金,規模開始逐漸收縮。
據天弘基金官網披露,截至2022年末,天弘基金資產管理規模1.14萬億元,粗略計算,這一數字較巔峰時期已經縮水超四成。截至2022年末,天弘基金共管理運作170只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09萬億元,非貨幣公募規模3210.05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3月15日,余額寶共對接了33只貨幣資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在1.573%至2.168%不等,天弘余額寶基金的七日年化利率為1.84%,處于中游水平。
而由于收益率下降、其他貨幣基金分流、被詬病“套路深”等因素,天弘基金的口碑日益下滑,盈利能力也不如從前。
2019年至2021年,天弘基金的凈利潤分別為22.1億元、26.44億元、18.77億元,同比變動-28%、19.6%、-29%。2022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7.44億元、7.86億元,同比分別減少約24%、23%。
2022年,天弘余額寶合計盈利124.37億元,期末規模為6893億元。而2021年全年,天弘余額寶的收益合計為181.01億元,以此計算,2022年天弘余額寶的收益同比減少31.3%。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