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傳奇商人、資本大佬盧志強頂不住了,4年過去,他還沒等來他的“白衣騎士”。
盧志強不再被“信任”了,他被“自己人”追債。2月14日,京東拍賣平臺信息顯示,山東濟南中級人民法院將拍賣泛海控股(000046.SZ)所持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份。這一事件背后,是盧志強老家的山東高速集團在追討20億元欠債。上個月,民生銀行也發起訴訟,向盧志強追討70億債務。
盧志強是商界傳奇。相傳,他被稱作聯想控股柳傳志的“救星”、大連萬達集團王健林的“恩人”,也被坊間稱為“紅頂商人”。30余年里,從山東到北京,盧志強打造了資產超3000億元的龐大泛海帝國,其持有的市值一度比肩李嘉誠。
然而,加杠桿高速擴張、豪賭的金融業務未達預期,在去杠桿的趨勢之下,盧志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泛海控股近三年預計累計虧損240億元左右,已經嚴重資不抵債,母公司中國泛海債務更是超千億。主動甩賣、被動拍賣,泛海系資本版圖已急劇收縮。
起訴、拍賣的信息撲面而來,已經71歲的盧志強,能力挽狂瀾嗎?
不再講感情追債擺上臺面
被稱作“自己人”沒法講感情,也向盧志強步步緊逼。
今年1月20日,泛海控股發布公告,民生銀行北京分行起訴武漢中心大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武漢中心公司”)、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公司”)、泛海控股及盧志強,要求償還借款本金合計約70.18億元。
原來,2018年6月、2020年3月,武漢中心公司、武漢公司分別向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借款40億元、30.66億元,盧志強、泛海控股及相關土地、工程提供抵押擔保。這些借款,絕大部分沒有償還。
民生銀行成立于1996年,盧志強是發起人之一。目前,中國泛海持有民生銀行4.12%股權,位居第六大股東,盧志強仍是民生銀行的副董事長。
民生銀行將公司股東、副董事長告了,真的是“不講感情”。
在業內人士看來,民生銀行沒法再講感情。近年來,恒大、泰禾等房企出現流動性危機,與之合作的民生銀行也受傷不輕。為了自保,不得不痛下“狠手”。
向盧志強追債的還不只民生銀行。
2月14日,京東拍賣平臺信息顯示,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將于3月14日,對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證券約34.71億股股權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約58.65億元。
民生證券是泛海系地產之外的優質資產,也是盧志強向金融轉型的載體,更是融資重要利器。
2014年4月,盧志強實施向金融領域轉型計劃,耗資32.71億元收購民生證券73%股權,后又通過增資的方式將持股比例擴大至87.65%。
不過,2020年開始,盧志強多次甩賣民生證券股權。如果本次拍賣順利完成,泛海控股對民生證券持股比例將降至0.25%,民生證券將徹底脫離泛海系。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被查,也從側面說明泛海系內控缺位。
馮鶴年曾任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局長,離任后擔任民生證券董事長、總裁。
山東,是盧志強的老家。就是“老家人”,將盧志強告了。上述民生證券股權拍賣事項,就是山東高速集團在追討20億元欠債。
山東高速集團可不簡單。公開信息顯示,此前,恒大、融創、佳兆業等民營房企都從山東高速集團拿到了融資。2022年8月,山東高速集團原董事長孫亮涉嫌嚴重違法和職務犯罪被查。
向盧志強追債,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自己人”、“老家人”相繼追債的背后,可能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那就是對盧志強及泛海系不再信任了。在商界,“墻倒眾人推”,并不鮮見。
棄仕從商打造泛海帝國
跟王健林的發家史有些類似,盧志強也是棄仕從商,依靠地產發家暴富。
盧志強1952年11月出生于山東威海,復旦大學畢業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山東濰坊柴油機廠技術員。1985年6月,其辭去濰坊市技術開發中心辦公室副主任一職,下海創業。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計劃經濟轉軌、房改、國有企業改革等政策相繼出臺,跟恒大的許家印、碧桂園的楊國強一樣,盧志強嗅到了商機。他判斷,房地產將是一個遍地黃金的領域,果斷殺了進去。1985年,盧志強的泛海公司成立。
在那個年代,拿地、開發、賣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王健林就吃了不少苦頭。如何賺得人生第一桶金,靠什么在山東迅速崛起,一向低調神秘的盧志強從未公開向外提起。外界只好將盧志強的發家稱之為傳奇。1987年,他投資建造了濰坊科技大廈。
1988年,對盧志強而言,是一個重大轉折點,也算是他第三次創業起始點。他走出山東,選擇北上。在北京,他創辦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注冊資本40億元。
短短三年,40億元資金,盧志強真的是靠開發地產而迅速獲得的嗎?這始終是一個謎。
在北京,盧志強結識了柳傳志,自此,二人過從甚密,并與四通段永基、萬通馮侖、巨人史玉柱、百度李彥宏、復星郭廣昌、步步高段永平等眾多商界大佬結識。
1995年7月,泛海集團聯合聯想控股、四通集團等國內9家知名企業,成立光彩事業投資。1998年,盧志強通過泛海資源投資受讓深南物A 52.50%法人股,并將其更名為光彩建設,主營房地產開發等業務,實現借殼上市。2007年12月,泛海旗下房地產業務整體上市,公司更名為泛海建設。
身處頂級資源中心,盧志強充分發揮了其資本運作特長,通過不斷并購構筑其泛海帝國。除了地產,盧志強的第二個領域是投資。民生證券、民生人壽、中關村證券、北部灣銀行、民生信托等,都有盧志強的印記。
公開資料顯示,盧志強控制的中國泛海,涉足地產、金融、綜合投資、能源等多個領域,通過地產+金融+投資模式打造了龐大泛海帝國,擁有金融全牌照。
泛海帝國究竟有多大?鼎盛時期,其控參股45家上市公司,包括聯想控股、阿里巴巴、國美電器、民生銀行、國泰君安等。天眼查顯示,2018年底,中國泛海總資產3296.39億元。
瘋狂擴張與特殊能量
30余年間,打造出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泛海帝國,彰顯的是盧志強的特殊能量,以及瘋狂。
盧志強與柳傳志、王健林、馬云相交甚好,但在地產界,盧志強曾被稱為第二個李嘉誠。
在北京,盧志強開發了光彩國際公寓、民生金融中心、泛海國際居住區。在上海,他打造了上海泛海新世界。在華中武漢,他連片投資建設了武漢王家墩商務區(CBD)。這些,在當地曾是標志性建筑。
2002年,上海規劃用5—10年、投資1000億,將黃浦江兩岸打造成集金融貿易、旅游文化、生態居住新功能的新區,取代原來的交通運輸和倉儲碼頭。這一規劃涉及董家渡。
據稱,上海董家渡,棚戶區綿延數公里,大量地產商蠢蠢欲動,但要進入絕非易事。新鴻基背后的郭氏家族無功而返,盧志強的泛海拿下了12萬平方米土地。
同在2002年,在九省通衢的武漢,中央(王家墩)商務區,也是多家地產大亨角逐,最終被盧志強獨吞,簽下4000畝土地開發權。這一項目,曾被視作實現武漢市跨越式發展、貫徹中部崛起戰略的重點建設工程。
早在2007年,盧志強以控制2609億元的總市值,成為國內“市值第一人”。盧氏家族也被稱為“八大民營金融家族”之一,有人開始拿盧志強與李嘉誠相提并論。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系聚集了不少人物。泛海控股2015年年報顯示,曾擔任國家統計局局長的邱曉華獲聘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進入泛海控股董事會。此外,時任民生證券董事長余政、民生信托副董事長李明海、董事張博均進入董事會。
盧志強及泛海系擴張之瘋狂,令人咂舌。僅以上市主體泛海控股為例,2014年,公司吹響了去地產、入金融的號角。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6年,泛海控股斥資400多億元布局,其中,證券行業120億元、信托100億元、保險90億元。公司收購民生信托并增資至93.42%,加上2014年的投資部分,單就這一項便耗資近百億。公司參股亞太環宇連同大股東中國泛海斥資27億美元吞下美國最大的長期護理保險公司Genworth金融集團,跨入美國保險市場,與民安保險形成保險行業國內外布局。由于泛海控股占亞太寰宇25%的股權,這一收購事項泛海控股耗資約46億元。
為搭建境內外雙券商平臺,泛海控股收購香港全牌照券商華富國際51%股權,耗資約10億元。
2018年底,泛海控股總資產為2120.97億元,較2013年底的407.38億元增加1713.59億元,短短幾年猛增4.2倍。
不過,超3000億元的泛海資本帝國,是建立在加杠桿基礎之上的,一旦去杠桿,大廈將傾。
訴訟纏身究竟欠多少債
市場的預言變成了現實,如今的泛海帝國確有大廈傾覆之危。
在大舉擴張之際,泛海控股的債務迅速飆升。2013年底,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6.31%,2018年底升至86.60%,2021年底,進一步上升至87.51%。
與此同時,盧志強持續高比例質押股權。早在2019年8月30日,中國泛海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泛海控股股權的質押率高達97.37%。
始于2017年的去金融、去杠桿,逐漸影響盧志強。2019年,泛海控股籌劃推進規模高達306億元的籌融資方案,其中包括境外發行15億美元、境內發行50億元公司債、119億元定增、武漢公司再引資30億元等。此時,盧志強已經感受了壓力,他開始變賣資產回血。
2019年,他相繼出售了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與上海董家渡項目,交易作價148.90億元。
但這些動作未達預期,未能徹底化解泛海系的流動性危機。
盧志強及泛海控股欠債事項被擺到了臺面。2021年2月,因為13億欠債未還,泛海控股及控股子公司武漢公司被中英益利資產管理公司告上法庭。自此,盧志強及泛海控股接受法院文書是一發而不可收拾,泛海系的債務冰山逐漸顯露。
從2019年至今已過4年,曾經頻頻為柳傳志等人充當白衣騎士的盧志強,尚未等來白衣騎士。市場好奇,泛海系究竟欠了多少債?
天眼查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泛海貨幣資金42.33億元,長短期債務合計為1167.55億元。
貨幣資金不及超千億債務的零頭,缺口之大驚人。
上市主體泛海控股方面,截至2022年9月底,貨幣資金為27.07億元,長短期債務為531.13億元。2021年,公司的財務費用高達51.37億元。
致命的問題是,泛海控股已經喪失了造血能力。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別虧損46.22億元、112.55億元,2022年,公司預計虧損70億元—100億元,三年預計累虧240億元左右。
截至2022年底,公司凈資產預計為-36億元至-6億元,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借助資本加杠桿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遠去,潮水退去后,裸泳者暴露無遺。海航系、明天系等已黯然落幕。“泛海號”巨輪將駛向何方,能否順利靠岸錨定,長江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視覺中國圖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