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家境貧寒,白手起家,創業26年,55歲的王傳福掙得了約1248億元財富。
長江商報記者觀察發現,從老本行起步,電池、汽車、半導體,王傳福實現了精準的三次大跨越。比亞迪(002594.SZ)相繼在電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領域做到了中國乃至全球領先。
截至2021年1月22日,比亞迪總市值達6627億元,成為市值僅次于特斯拉、豐田的全球第三大上市車企。
王傳福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動力電池,比亞迪已被寧德時代和LG化學超越退居全球第三。新能源汽車,與特斯拉競爭已顯出吃力之勢。
不過,比亞迪“不得已而為之”的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已經成為國內自主的車規級IGBT半導體產品領導廠商。在IGBT半導體市場供應相對緊缺形勢下,比亞迪半導體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白手起家到千億富豪
王傳福的發家致富之路,堪稱“草根”成功逆襲的范本。
早年的王傳福,成長道路充滿了艱辛。1966年2月15日,王傳福出生于安徽蕪湖市無為縣的普通農民家庭。五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加上父母,一家十口人,家大口闊,日子過得緊巴可想而知。13歲時,以木工手藝支撐全家生活的父親因病去世,哥哥王傳方被迫退學賺錢養家。
苦難,磨煉了王傳福的堅韌意志,并支撐著他完成學業,開啟逆襲之路。
公開信息顯示,1992年,26歲的碩士王傳福成為有色金屬研究總院301研究室負責人,主攻電池開發。1993年,王傳福被派到深圳,成立比格電池公司并擔任總經理。
上世紀九十年代,要花2萬元-3萬元才能買到一部的“大哥大”流行。“嗅覺”靈敏的王傳福意識到,電池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1994年,有了一定經驗技術積累后,王傳福選擇辭職下海創業。“身無分文”的王傳福多方融資未果,無奈之下求助于表兄呂向陽,獲得250萬啟動資金,創辦了比亞迪,成為中國第一家電池生產商。當時,比亞迪注冊資本450萬元,其中200萬元是王傳福的技術作價入股。
技術出身的王傳福堅持自主研發,并注意成本控制。1995年下半年,臺灣最大無繩電話制造商大霸將給三洋的訂單轉給了王傳福,比亞迪由此開始鵲起。
1997年,比亞迪年銷售額接近億元。在金融危機時,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表現得更為明顯。飛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先后向比亞迪發出了大額采購訂單。
在鎳鎘電池市場,王傳福只用了3年,便搶占了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躋身全球第一。自此,比亞迪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2002年,比亞迪成功在香港上市。2011年,比亞迪登陸A股市場。
如今的比亞迪,不僅僅是電池產業,還有包含新能源汽車及傳統燃油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光伏業務等,公司還在積極拓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比亞迪曾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領軍廠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也處于全球領導地位。比亞迪還是全球智能產品開發及生產和組裝的領先廠商。
多項業務、多個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比亞迪實現了高速發展。
2010年底,比亞迪總資產529.63億元,2020年9月底達1967.99億元,不到10年增長了1438.36億元。
比亞迪的高速發展也得到投資者認可,股神巴菲特曾大舉入股。二級市場上,比亞迪股價從去年初的47.67元/股一路上漲至今年1月22日的242.92元/股,漲幅達409.59%。其總市值達6627.20億元,位居全球車企第三。
作為創始人、實控人,王傳福直接持有比亞迪18.83%股權,不包括此前的減持及現金分紅,其僅持股財富就達1247.90億元。
從電池到半導體的三次轉身
創業26年,從白手起家到超千億身家,王傳福的財富急劇增長,與三次前瞻性戰略布局直接相關。
2002年,比亞迪在港股上市募資20億元,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足以令王傳福心跳的巨款。電池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王傳福意識到,電池產業很容易觸及天花板,必須換一個新的行業。
帶著振興民族產業的夢想,王傳福殺進了汽車行業,成為吉利之后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當時,中國汽車市場基本上被外資品牌壟斷。
“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技術恐懼癥,這種恐懼正是對手給后來者營造的一種產業恐嚇,他們不斷地告訴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發很難,直到你放棄。”王傳福說,“能讓飛船上天的民族,難道就只能干些雞零狗碎的低端加工業!”,“汽車,說穿了不過就是‘一堆鋼鐵’!”
王傳福擁有自己的解決之道,那就是自主研發,包括生產制造設備,都由自己研發制造。
從傳統燃油汽車到新能源汽車,比亞迪順勢進取,實現了中國汽車工業民族品牌崛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比亞迪更是走在了全球前列。
2016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6萬輛,蟬連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8.6萬輛,增速達65.41%,純電動大巴銷量超1萬輛,同比增長120.68%,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當然,針對起家的電池業務,比亞迪也在不斷跨越升級,如今的二次充電電池主要包括鋰離子電池和鐵電池產品。2016年,公司動力電池業務穩居全球第二。
電池、汽車之后,半導體是比亞迪第二次跨越。
其實,早在2002年,比亞迪在H股上市后,王傳福就有進軍汽車和半導體的想法,受資金所限,只好先進入汽車行業。不過,盡管沒有大規模進軍半導體領域,但王傳福留了后手。
2005年,比亞迪成立IGBT團隊,2008年,花費1.71億元收購破產的寧波中瑋(即寧波比亞迪半導體前身)。
比亞迪這一異常舉動一度遭人恥笑,質疑之聲不絕入耳,引發股價暴跌。當時,寧波中緯生產設備嚴重老化,包括方正微電子、上海貝嶺微電子等國內多家IT廠商在考察寧波中緯的情況后,均接連擺頭。
然而,這個亂攤子寄托了“不信邪”的王傳福芯片夢想。
讓市場沒有想到的是,10年后的2018年12月,比亞迪推出IGBT4.0,打破了歐美、日韓等外資芯片巨頭壟斷,還在電流輸出、綜合損耗及溫度循環壽命等關鍵指標上實現了對部分國外巨頭產品的超越,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車規級IGBT廠商。
如今,比亞迪半導體正在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輔導,計劃在A股市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半導體受到了資本追捧。2020年上半年,比亞迪半導體在短短20天內完成了兩輪融資,合計融資27億元,紅杉資本、中金公司、國投創新、小米、聯想、招銀國際、中芯國際、上汽、北汽、碧桂園、韓國SK集團等全球知名機構紛紛參與認購。
比亞迪的第三次轉身,或許是進軍光伏和軌道交通領域。目前,在這兩個領域,尚處于布局階段。
王傳福的光環與憂慮
光芒萬丈下,伴隨市場瞬息萬變、資本圍獵,王傳福也有自己的憂慮。
分析人士稱,王傳福創業成功,源于其精準站在了時代風口,加上其堅持“技術創新至上”,使得比亞迪持續高速增長。在該人士看來,電池、新能源汽車、車規級IGBT,都是國內市場短板甚至是空白,隨著時代發展、科學技術進步,這些空白正是社會發展繼續解決的難點、痛點,王傳福的精明在于,早已前瞻性布局。不僅僅是電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王傳福都是提前10年進行布局。
如今,比亞迪的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三大業務領域均走在了全球前列。
2020年,更是比亞迪大爆發的一年。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0.23億元,同比增長11.94%,凈利潤34.14億元、扣非凈利潤24.93億元,同比增長116.83%、324.50%,均大幅超過上年全年。
公司預計,全年凈利潤為42億元至46億元,將是上年的兩至三倍。
與之對應的是,比亞迪總市值已達6627.20億元,去年以來增長約5326億元。超6000億元的市值,成為僅次于特斯拉、豐田位居全球第三大市值車企。
不過,一眾光環加身的王傳福也有焦慮。
2020年,比亞迪銷售汽車約42.70萬輛,同比下降7.46%,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18.97萬輛,同比下降17.35%。這已是比亞迪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兩年下滑。
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接連下滑相對應的是,特斯拉快速崛起。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11月,特斯拉Model 3銷量21604輛,比亞迪漢EV銷量為7482輛。比亞迪漢和Model 3競爭處于弱勢。隨著特斯拉Model 3降價,比亞迪面臨的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已經快速崛起,曾經的“電池大王”寶座也被迫讓出。2017年,比亞迪被寧德時代趕超,2020年,又被LG化學趕超,屈居至行業第三。
比亞迪也在積極應對。去年3月,公司推出刀片電池,新款電池可循環充放電3000次以上,單次充電可續航600公里。
比亞迪的車規級IGBT或是其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比亞迪半導體背靠比亞迪整車業務,在產品應用方面具備優勢,并將借此迅速打開市場,提高市占率。
不過,在新一輪產業浪潮下,資本爭相涌入半導體領域,展開了產業升級競賽。機遇與危機攜手而來,比亞迪將面臨新一輪挑戰。
視覺中國圖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