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近日,國內第二大私立醫美公司藝星醫療美容有限公司(下稱“藝星醫美”)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公司實控人為董事長陳國興,副董事長、總裁陳國雄,這二人出身自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
雖然從業績上看,藝星醫美的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都十分可觀,公司營業總收入從2015年的4.05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0.37億元,復合增長率達60%,而凈利潤兩年間增長近9倍。但是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其超高毛利的背后,是藝星在廣告宣傳上的“不遺余力”。近年來,公司推廣及營銷開支從8759萬元激增至2億元。另外,2017年末,流動負債占總負債9成,公司持有現金僅1.2億元,并不足以償還流動負債,這或許是促使藝星赴港IPO集資的原因。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較于審批嚴苛的A股市場,港股IPO門檻依然寬松得多。在交易所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當前是港股上市最為寬松的時期,藝星醫美此時赴港IPO,背后可能是出于順利上市的考慮。”
6月27日,長江商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多次致電藝星醫美,暫未得到回復。
連續三年營銷費用占毛利潤比例超50%
作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醫療細分領域之一,醫美行業一直都走在資本市場的前列,一方面不斷有相關企業上市,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非醫美上市公司在醫美行業進行布局。
6月15日,藝星醫美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目前,其主要業務包括整形手術、注射醫療美容服務,以及美容皮膚科醫療美容服務。
根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藝星醫美的業績亮眼,公司營業總收入從2015年的4.05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10.37億元,復合增長率達60%,而凈利潤則從1298.1萬元增至1.14億元,兩年間增長近9倍。
招股書顯示,藝星醫美的收益主要源自于美容外科醫療美容服務,包括整形手術、注射、美容皮膚科服務等。從主營業務來看,2017年,整形手術服務收益占總收益47.8%,注射醫美收益占比38.3%,美容皮膚收益占13.4%。
不過,截至2017年12月31日,藝星醫美擁有總負債約3.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總額約3.53億元,占總負債90.5%。公司披露2017年末,持有現金僅1.2億元,并不足以償還流動負債,這或許是促使藝星赴港IPO集資的原因。
另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以2017年收益計算,藝星醫美在所有中國私立醫療美容連鎖集團中排名第二,占市場總額的1.3%。如果這個數據準確的話,顯然目前的中國私立美容連鎖市場仍高度分散。
值得注意的是,藝星醫美的凈利率雖然逐年有所上升,但仍處于高毛利、低凈利的狀態。按照其招股說明說顯示,其2015—2017年的毛利率分別高達50.4%、54.2%、53.3%,其中,外科整形手術毛利率更是高達63.5%。
然而,藝星醫美2015—2017年的綜合凈利率分別僅為3.2%、6.8%、11%。這也是整個醫美行業的通病,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新三板上市公司麗都整形、華韓整形、榮恩醫療等機構,毛利潤都在50%以上,凈利潤均低于15%,最低者只有7%。
另外,醫美機構凈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營銷費用過高。根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藝星醫美銷售費用為3.05億元,占同期毛利潤比例高達55%,2015年、2016年,藝星醫美銷售費用占毛利潤的比例均超過60%。
涉84宗醫療損害肖像權糾紛
近年來,中國的醫美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中國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目前已躍居于世界第二位,2019年我國每年整形人數將超過2000萬人次,美容機構更是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爆發式增長。
但是在醫美機構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卻是醫美機構專業性品牌建構的缺失。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醫美機構都靠鋪天蓋地的宣傳來獲得顧客。此次赴港上市的藝星醫美同樣如此,該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推廣和營銷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我們的收益及盈利能力。”
對于藝星醫美來說,巨大的營銷投入為其帶來用戶與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隱藏風險。
藝星醫美在招股書的“風險因素”中表明,或會遭第三方提起肖像權及知識產權侵權或盜用索償,可能導致支出法律費用,倘若判決不利,則可能影響業務。
據統計,藝星醫美曾牽涉77宗肖像權糾紛,包括72宗已透過支付總賠償約人民幣260萬元解決的糾紛,另外有5宗未決肖像權糾紛,提出的賠償總額為人民幣71萬元。與此同時,藝星醫美也曾多次受到監管部門處罰。
長江商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搜索發現,藝星醫美目前涉及7條法律訴訟和十余條行政處罰,其中包含部分醫療損害糾紛。在消費者最關注的醫療安全領域,藝星醫美的杭州分院曾因醫療糾紛被法院判決賠償患者4萬元,該案患者訴稱,藝星醫美的杭州分院對她“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后果”。
與藝星醫美深陷侵權泥潭相似的是,陳氏在上海的數家醫院也被多次卷入虛假廣告的爭議。在百度搜索上海健橋醫院后,關于醫院虛假宣傳的投訴帖紛紛彈出。而2016年3月,上海市閔行區衛計委公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美迪雅醫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發布醫療廣告,被處以2000元罰款。
宋清輝表示,藝星高度依賴于其品牌形象及聲譽,也會因整形和醫美這一特殊業務或成為客戶投訴、申索及訴訟的對象。
整容項目“薄利多銷”
藝星醫美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我國消費者對醫療美容服務需求增長。招股書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接受醫療美容治療的人數在2013年為660萬人次,到了2017年增加至1630萬人次,年化復合增長率為25.4%。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根據統計也進行了預估,2019年中國的整容手術業規模將擴大一倍,整容市場達8000億元,躍居世界第三大整容市場。
在這種背景下,藝星醫美不斷籌建醫院,下調診療費用,走上“薄利多銷”之路。招股書顯示,2017年,藝星醫美整形手術的平均費用從2016年的6249.5元下降到5755.8元,而人數卻由2016年的5.1萬人上升至8.6萬人;注射醫美的平均費用從2016年的3457.6元下降到2707.1元,人數卻由2016年的7.8萬人倍增至14.7萬人。
6月28日,長江商報記者以顧客的身份添加了武漢藝星醫美機構一位顧問的微信,在表明了記者想要咨詢瘦臉針和玻尿酸的項目之后,該機構工作人員向記者推銷多種醫美整形套餐。
“現在玻尿酸國產的最低價格是618元首支,可以注射鼻子和下巴。當然貴的也有幾千的,具體看個人基礎,一般注射下巴就需要購買2到3支。”該機構工作人員聲稱,現在是活動價,買了就是賺了。盡管記者表示自己只是咨詢,但是其工作人員仍多次勸記者當天就留下電話和姓名等具體資料。
資料顯示,2009年藝星醫美以維納斯醫療美容有限公司的名稱在浙江杭州成立,2010年6月,公司收購上海藝星全部股權,開始以藝星品牌進入醫療美容服務行業,同年10月,公司名稱改為藝星醫療美容有限公司。
另外,從此次招股書披露的企業架構圖中,可以看出藝星醫美的實際控制方是董事長陳國興、副董事長總裁陳國雄,二者為同胞兄弟。而此前有媒體的報道恰恰曾經提到過這兩個人,并將他們歸為莆田系中的陳家,報道曾指出,莆田系醫院以資產體量最為龐大的“詹、林、陳、黃”四大家族為甚。
長江商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13年,一家名為Medipartnerco.,Ltd的韓國醫美公司將其告上法庭,訴稱其以Medipartnerco.,Ltd連鎖機構的身份進行虛假宣傳,導致該公司多次接到對其服務不滿意的消費者的投訴,對其聲譽產生了極大影響。經審理,法院判定上海藝星構成虛假宣傳,判決其賠償損失并停止侵權行為。
有媒體發現,至今藝星醫美官網上仍存在“2005年,藝星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Yestar正式進入中國”等誤導性描述。
實際上,藝星醫美是在中國注冊、業務范圍僅限中國大陸部分省份的本土企業。有業內人士表示,莆田商人用其高超的“宣傳技巧”,將之包裝成了一家國際品牌,通過“障眼法”一步步吸引本土消費者。
在宋清輝看來,藝星醫美作為莆田系醫院,與其他莆田系機構一樣,公司聲譽及其他方面的潛在風險令人擔憂。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