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2015年凈利僅82萬,董事長李岷首次回應外界“未拿到政府補貼”
□見習記者閆淑鑫
當互聯網媒體“新貴”虎嗅科技(834527)登上新三板時,這個小而美的媒體平臺在資本市場上總算揚眉吐氣了一把。
然而,4月12日晚間,虎嗅科技董事長李岷以致投資者公開信的方式發布了2015年報,年報一經發布,就引來了業界的廣泛質疑。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年報中,虎嗅科技2015全年營業收入為1650萬余元,同比上年增長78.54%,而凈利潤僅有82萬元,同比上年增長2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僅剩30萬元,同比上年下降40%。
營收與凈利“倒掛”,虎嗅科技的錢到底花在哪兒了?
“公司掛牌新三板時沒有拿到政府補貼,高額的掛牌費用導致支出項目增加。”4月15日,虎嗅科技董事長李岷首次公開回應長江商報記者稱。
不過,對于沒有拿到政府補貼是因為政府補貼取消,還是企業未爭取,李岷并未言明。
長江商報記者經過多方核實得知,北京東城區的確已于去年停止了對企業掛牌新三板的財政補貼。
“現在掛牌常態化,對于掛牌企業的財政補助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一些地方政府對于這方面的補貼在逐漸縮小,甚至退出。”一位不愿具名的新三板研究員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營收凈利“倒掛”李岷解釋:“申請掛牌等原因”
2015年12月,互聯網媒體“新貴”虎嗅科技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科技媒體第一股。
而作為科技媒體中“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虎嗅科技的首份年報披露更是引來多方關注,全年營業收入1650萬,凈利潤卻只有82萬。
值得一提的是,虎嗅科技在此前提交招股書時已經提到,2015年1—5月,公司的凈利潤為78萬元。也就是說在此后的7個月的時間里,盡管營收大幅提高,但凈利潤只實現了4萬元的增長。
對此,李岷給出的解釋是“由于申請掛牌等原因,在財務與管理開支上多了一些支出”。
據其年報數據顯示,虎嗅科技去年的管理費用同比上年增加了83.85%,其中服務費較上年同期增加195萬,主要為公司掛牌新三板的中介機構服務費。
事實上,對于掛牌新三板的公司,政府通常會給予一定的補貼。而根據北京東城區2014年關于支持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的若干意見,該區重點擬上市掛牌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后,獎勵100萬元人民幣;上市掛牌成功后,獎勵50萬元人民幣;通過上市掛牌融資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獎勵100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虎嗅科技通過此次掛牌新三板能夠從政府那里獲得至少150萬元的補貼,而關于該方面的數據,年報中只字未提。
“政府對這方面的補貼,去年已經停止了。”4月14日,一名自稱為虎嗅科技財務處的工作人員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隨后,長江商報記者聯系到了虎嗅科技董事長李岷,她向記者表示,虎嗅科技確實沒有拿到政府補貼。
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消息,長江商報記者經過多方核實得知,北京東城區的確已于去年停止了對企業掛牌新三板的財政補貼。
“現在掛牌常態化,對于掛牌企業的財政補助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一些地方政府對于這方面的補貼在逐漸縮小,甚至退出。”一位不愿具名的新三板研究員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沒有了政府150萬的補貼,虎嗅科技的掛牌費用不得不“自掏腰包”。
“企業掛牌新三板,除了一次性的掛牌費用之外,還有一些維持費用。掛牌新三板的企業每年需要向新三板系統以及券商交40萬左右的管理費。”上述新三板研究員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由此算來,虎嗅科技2015年掛牌新三板產生的服務費約190萬元左右,與財報增加的服務費用大致相符。然而,對于1650萬的營業收入,到最后只有82萬的結余,僅憑上述原因顯然很難說服眾人。對此,專家表示“處于高速成長期的企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擴張期企業為了公司更快地發展,會招聘更多的員工、研發投入增加、投入較多的營銷費用擴大公司的知名度、掛牌多層次資本市場等,都會導致公司的利潤下降。”悅達善達投資董事、投資總監張志遠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而從年報中可見,虎嗅科技2015年初有員工36人,年底增長至54人,這其中產品技術部門從16人增長至28人,增長人數最多。
楚商資本股權投資事業部經理黃鑫也認為,業績增長并不一定能帶來利潤增長。“上新三板第一年,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增加肯定會比較多,包括邀請第三方團隊梳理財務的費用、補稅的費用。”黃鑫表示。
兩年理財收益不足掛牌服務費的1/2
事實上,即便沒有年報的公布,虎嗅科技也依舊是業界爭議的焦點。
正如李岷所說,“我們這么一個‘小不點兒’的掛牌,在‘申請掛牌’與‘掛牌成功’的不同節點上,在互聯網圈與新媒體圈里都一時‘刷屏’,引發不少討論。”而用從PE機構融來的錢購買理財產品是其中最受爭議的話題之一。
2014年4月29日,上海云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云鑫投資”)向虎嗅科技注入資金2484萬元,從而獲得15%股份。當年度,虎嗅科技將這2484萬元中的1500萬元購買了理財產品。時隔一年,也就是2015年5月31日,虎嗅科技追加投資400萬,將購買理財產品的總資金提到了1900萬元。
此舉讓虎嗅科技飽受市場詬病,被指為“不務正業”,使得云鑫投資的資金處于無效率的閑置狀態,無法實現資本增值。對此,李岷在此次公開信中首次作出了回應,認為購買理財是對股東、對公司負責的表現。
“現行法律、相關監管規則以及虎嗅的投資協議都沒有禁止公司用閑置資金進行理財。虎嗅是一個媒體類的創業公司,在2016年以前的業務和產品形態資金占用都不大、對現金流動性要求也并不高,公司在留夠日常所需的營運資金的基礎上,在公司的對公賬戶內,用富余資金購買了較之活期收益率更高的理財產品,恰恰是對股東、也對公司更為負責的行為體現。”李岷表示。
此外,李岷還呼吁創業同行們關注理財領域,以實現公司和投資人的利益最大化。
到底理財能給公司帶來多大收益?長江商報記者通過查詢其財報數據發現,公司2014年、2015年購買理財產品所獲得的收益分別21萬、71萬,兩年收益之和不足掛牌服務費的1/2。
值得注意的是,李岷在公開信中提到,融資并不是虎嗅科技掛牌新三板的第一訴求。而對于掛牌新三板的原因,李岷認為“新三板是新興企業與資本市場接軌的、門檻較低的機會,借著這次機會,虎嗅或能加快提升自己在資本能力、治理能力、戰略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長江商報記者從上述新三板研究員那里了解到,企業掛牌新三板其實是有多方面的訴求的:第一是融資;第二是通過這樣一個平臺進行自身規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吸引更多的優秀團隊和資源加入;第三是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有利于自己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推廣;第四是通過掛牌做一些產業的并購、整合。
“虎嗅科技本身就是做媒體運營的,其需要提高知名度,從而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推廣。”該新三板研究員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傳統業務占比過半 線下活動占比不足30%
其實,通過年報不難發現,虎嗅科技目前的收入模式與傳統媒體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主要來自于向科技、互聯網相關行業的公司提供有償的網絡廣告、整合營銷和線下活動服務。其中,整合營銷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占據了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50.83%。
對此,李岷給出的解釋是,虎嗅科技在商業化方面仍處于“萌芽”階段。
“在商業化方面,虎嗅只是剛剛站在一個起點之上,在2016年之前,我們從未對收入有明確的規劃與預期——這源于我們此前對未來產品與服務的思路并未明確,我們與客戶都在努力尋找恰當的合作點——這是整個新媒體界都在進行的探索,是一個產業發育初期的必經階段。”李岷表示。
“依靠廣告來獲取收入是最簡單的、最容易實現的。只要你有用戶、有流量,你就可以出售廣告位。”易觀智庫新媒體研究中心研究總監龐億明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整個科技媒體行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據龐億明介紹,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將觸角延伸到了交易領域。
“目前,不管是科技媒體也好,社會化媒體也好,大家都在嘗試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開始從簡單地給用戶傳遞信息到逐漸涉及交易領域,把用戶與廣告主之間的距離更拉進一步。比如說有些媒體會做電商、做O2O等等。”龐億明表示。
此外,在虎嗅科技營業收入中占比不足30%的線下活動目前也是一種“熱”模式。
“除了傳統的廣告收入外,科技媒體與實體企業相結合,共同經營一些線下活動,也是現在大家普遍嘗試的一種模式。”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副教授魯佑文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不過,這種模式也具備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做到一定規模,有一定的粉絲和影響力之后,你才能去展開這樣一種活動。”魯佑文表示。
“盈利模式的選擇和自身定位有關,媒體應該根據自己的定位制定與之匹配的商業模式。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在信息類、資訊類商場下,只有不斷推出有吸引力的內容,才會更具競爭力。”龐億明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東方IC 圖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