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中天信停產迫使錘子手機更換代工廠,供應鏈斷裂或致中小手機廠商集體出局
□本報記者 陳妮希 發自深圳
唇亡齒寒,隨著代工廠的沒落,國產手機或將陷入集體危機。
在此次中天信停產事件中,就有近300家供應商被波及。而作為合作方的錘子科技,也不得不找新的代工廠進行加工,以保障產能。
隨著國產手機的崛起,競爭也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一些上下游的產業也相繼迎來大洗牌。不少廠商還沒來得及跟上市場的轉變,就被接二連三興起的新廠商拍死在沙灘上。
手機代工行業應該如何轉型?1月6日,業內專家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嚴把質量關,此外,未來代工廠還可以向智能制造方面轉型,專攻細分領域,從而站穩市場。
錘子T2手機只得臨時換工廠
代工廠倒閉最受影響的還是合作手機品牌的量產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從錘子科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中天信電子就是錘子T2代工廠之一。
面對代工廠的破產局面,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曾發微博稱和其他幾家中天信客戶試過出錢幫中天信度過難關,為勞動部門分擔些困難,讓欠薪工友們拿到更多錢,并以公開信的形式“祝福中天信的工友們,加油”,幫助中天信安撫員工情緒。但是羅永浩的祝福并沒有效果,中天信依然以停產告終。
業內擔憂,中天信停產帶來的供應鏈危機,或許會對錘子科技生產T2手機造成嚴重影響。
對此,錘子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天信還能正常運轉的時候,曾經為錘子手機T2系列做過代工。約在去年12月初,因為一些原因,公司出現了停產的情況,但是錘子手機并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而受很大的影響。”
“因為我們還和其他的代工廠進行合作生產。”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天信產線生產的T2目前都已出廠,錘子T2也開始由新的代工廠進行加工,銷售也將按計劃推進。
令人擔憂的是,雖然目前生產的T2已經進入了錘子倉庫,錘子也表示還有另一家代工廠擁有同樣的設備,但現在年關將至,要迅速開一條生產線以保障產能并不容易。有了存貨的保障,T2的發布和前期銷售或許能夠無憂,但后期產能如何跟上,又是錘子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
中天信的停產,波及的還有近300家供應商。在廠房的門前,同樣有不少供應商的員工討要欠款。
小牌手機生產將更加艱難
在代工廠出現倒閉潮之后,外界也充斥著對中國手機產業鏈低水平競爭、行業環境惡劣的擔憂。隨著中小微代工廠日漸淘汰,未來國產手機品牌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手機代工廠的倒閉從側面也反映出低端國產手機的發展困境,“以前山寨機在市場上還有很多消費者愿意買單,隨著代工廠進入惡性競爭中,也促成了國產手機低價高配化,并迅速占領市場,逼得小牌或者是雜牌手機生存將更加艱難。”
在手機銷量不及預期、庫存高企之下,尤其是華為、中興、酷派、TCL和小米等將“戰火”燒至海外,有些智能手機單價殺到699元甚至以下,留給雜牌和山寨手機品牌的空間進一步壓縮。
種種現象和數據表明,中國手機市場正在遭遇寒冬期。至2011年以來,中國智能手機普及浪潮已經基本完善,高中低端市場已經被各大品牌基本壟斷,出貨量上很難再有提升。出貨量少的手機品牌廠商也出現了產品積壓的問題,進一步加速廠商資金鏈斷裂,生產和銷售都遭受嚴重考驗。
事實上,得益于智能手機行業的高速發展和從山寨機時代就被大幅降低的產業門檻,代工廠的春天隨之而來,很多代工廠都選擇在這個階段大肆擴張生產線和搞低價競爭。然而,這種盲目擴張其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隱患,當大量的制造能力遇到低迷的市場環境時,就意味著會產生更多的庫存,后者必然會導致廠商之間相互壓價,而壓價的結果就是良品率降低,最終將代工廠淘汰出手機廠商的合作名單里,這已經是一場必敗的惡性競爭。
唇亡齒寒,產業鏈上游市場格局發生動蕩,對手機品牌廠商的競爭格局也將產生變化。可以預見,大量不具備競爭力的中小手機廠商將逐步被清算出局,同時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也將進入一個相對的瓶頸期。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手機代工廠的倒閉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影響并不算太大。強者恒強一直都是各行各業雷打不動的定律。據了解,目前我國大牌手機的高端系列產品都是由富士康等大型代工廠來做,分給中小微代工廠的份額本身就非常少,所以倒閉對于一些大牌手機而言影響并不大。
而依靠于中小微代工廠加工生產的其他品牌手機,雖然會在廠商倒閉時措手不及,對于某個品牌的量產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是在廣州深圳等地的手機代工廠依然眾多,有公司倒閉,就有公司新生,還有一些在膨脹。“一家倒下,還有其他家加入這個行業渴望分享這塊蛋糕,因此影響也只是暫時的。畢竟低端手機也有自己的一份市場,而它們也多選用中小微企業進行代工。”業內人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智能制造或成行業救命稻草
在手機市場不景氣、生產成本逐步提高的大態勢下,手機代工行業將迎來怎樣的艱難轉型?
曾經一度,中國的制造業主以為轉型自主品牌是一條出路。有一家倒閉了的民營企業主曾向媒體表示,他們這些年一直在摸索從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轉型,從設計到進入多家高檔商場,無奈出口訂單縮減加劇,而打造自主品牌前期需要的投入巨大,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他被迫關閉經營了20多年的工廠。
與服飾等傳統制造業不同,電子科技產業是最容易以機器代替人工的。機器聯網后,以前人工進行的生產規劃和排期可以用機器實現,而以前需要人工檢查的生產環節漏洞,也通過機器可以識別。只是機器代替人工成本頗高,對于一些小微企業而言,前期購買機器人的成本難以負荷,實踐起來似乎并不算理想。
有專家認為,中國制造業要想化解目前的危機,唯有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而未來的中國制造,其內涵應更多體現的是品牌和創新,而不再只是簡單的模仿和山寨。
“在手機市場的大環境下,一些代工廠如果能轉型做智能硬件的話,可能還會有更廣泛的生存空間。”易觀智庫分析師朱大林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未來代工廠轉型還可以往智能制造方向發展,專攻于某一制造的細分領域,從而站穩市場。
“現在代工廠的轉型首先要嚴格質量把控這一關,因為一旦有了質量保障,才會迎來更多的訂單,維護好自身的客戶。”朱大林認為,“手機行業本身是千變萬化的,可能今天還在合作的企業明天就倒閉了,只有質量過硬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
“未來的手機品牌商也會進行一個轉型升級,除了做手機之外,還可以做一些與之呼應的可穿戴設備。”在朱大林看來,現在正是我們國家進入可穿戴設備的起步階段,盡管市場比較突變,但是仍有可挖掘的空間,代工廠除了跟原廠商合作做手機代工之外,也可擴展其他方面業務,通過提供更多的需求來穩住客戶。
朱大林認為,每個用戶喜歡的標準都不一樣,廠商還是先把自己的特色做出來,在產品、品牌渠道建立自己的特色,這也是業內認可的發展方向。
在新經濟形勢下對于制造產業鏈的需求悄然發生改變的時候,不少業內分析都認為,高端制造才更有生命力,中低端的代工面臨著不僅僅是勞動力成本的問題,還有產能過剩、技術含量不高、相應的電子垃圾污染等問題,而智能制造或許能成為手機代工廠行業逆勢上揚的藍海。
責編:ZB